培养孩子的善良素养
 

我们鼓励所有孩子都要学会善待他人。但是除了说“请”和“谢谢”之外,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?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导孩子学会心存善念,如示范、讨论或讲故事。我们的老师非常重视为人师表的言行示范作用,经常协助助教老师的工作,并使用和善的话语,通过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。

 
 

 

在课堂上,我们也可以通过书本和故事教导孩子要善良。以下提供了一些以有趣的方式传承善意的儿童书籍:

• 《友善纸被》/作者:南希•伊丽莎白•华莱士

• 《你把水桶加满了吗?》/ 作者:卡萝尔•麦克劳德
• 《多么善良!》/作者:玛丽•墨菲

 
 

在围圈时间,我们经常讨论善意的不同表达方式,比如分享、赞美、帮助和倾听。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成熟度,他们只需要专注于具体的行为,比如说“请”、“谢谢”或“对不起”,以此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
 

接着我们会从对话转向观察:“你今天看到了什么善意的行为?”随着孩子对情感和同理心的理解不断加深,你们之间的对话也在不断发生演变:“你认为这种善意的行为让那些人有什么样的感觉?

 
 

有时,老师还会给孩子们布置家庭作业,比如让他们回家为妈妈、爸爸、或兄弟姐妹做些好事,第二天在班上分享他们的故事。我们还要求孩子们记住别人对他们的好,并思考他们对此有什么感觉。

 

这种教学方法的变化形式是:在开始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布置作业,然后在孩子们放学回家之前再讨论一次:“今天有人对你很好吗?你今天有对别人好吗?你有没有看到同学们善待彼此?你能想到有哪个时候你本可以更友好一点吗?”

 

 
 

孩子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。虽然我们不想让孩子们只是为了大人的表扬而表现出友善,但有针对性的表扬确实可以帮助他们明白自己的善意对他人的影响。

 

Jerry在围圈时间告诉全班同学,今天Lucas帮他一起清理泼出来的水,他感到非常开心,而这让Lucas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。

 
 

当孩子们得到善意对待时,我们鼓励他们说谢谢,并继续传播善意。孩子们也认识到,自己可以做出改变,善待被欺负或被排挤的人,同时保持对他人的尊重。

 

当然,在培养善良品格时应该始终坚持公平和自愿原则。例如,如果Tina和Sally一起拼拼图,她必须先征得Sally的同意才能加入。

 

莎莉有权同意或拒绝,不管是什么答案,Tina都必须接受。善良和尊重的界限都是维护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