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者的信 | 为什么我从不体罚

编辑者的信

为什么我从不体罚

 


我喜欢马拉松训练,尽管速度很慢。独自训练让我有时间理清思绪,亲近大自然。上个月在东坪山跑步的时候,我遇到了两个人在大喊大叫,互相追逐。

 

 

一开始我以为是十几岁的孩子在嬉戏。但当我走近时,顿感哭声骇人。出于担忧,我跟着这两人绕了一个弯道,直到赶上了他们。

 

恰在这时,我瞧见一位父亲正有条不紊地用皮带缠着拳头,而他十几岁的儿子则蜷缩在他面前。

 

我意识到这个父亲正要狠狠地打他的儿子。这不是象征性地拍拍屁股,而是真正暴力的前奏。

 

 

我冲他们大喊,我告诉这个父亲,我绝不允许他在公共场合打他的儿子。这个父亲让步了,但仍然继续责备他的孩子。

 

父亲数落儿子道,他从来不听话,并说朋友们都不想让他去三亚旅行,因为他们不愿和他呆一起。

 

 

 

然后父亲又告诉儿子,他今个很走运,因为我“救了”他,他们慢慢地走回自己的车里,泪水顺着孩子的脸滑落下来。

 

我凝视着这个孩子,在他眼里我看到了真正的恐慌。瞬间我被压垮了,我意识到这不可能是他父亲第一次或最后一次揍他。

 

这一意想不到的时刻令我对核心家庭体罚的想法得以固化成型

 

对身体疼痛的恐惧可能会导致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进行某种活动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还会导致更多的不当行为,孩子们会因为受到了伤害而采取行动报复。

 

这导致了心理学家所称的“级联冲突的恶性循环”--不当行为导致更多的体罚,而这反过来又导致更多不当行为。

 

 

从本质上讲,体罚带来的不仅仅是让孩子得到教训。孩子学会了害怕父母。

 

与父母希望灌输的具体行为教训相比,这种痛苦和厌恶会更有效地烙印到孩子的意识中。

 

 

随着孩子变得成熟,恐惧依然存在,可尊重却不复存在。当孩子长大成人后,她或他与参与体罚的父母之间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强烈的矛盾关系。

 

 

更重要的是,被打的孩子更有可能打自己的孩子,形成了一个将暴力传给下一代的循环。

 

总而言之,体罚既没有功利性,也没有道义上的辩护。

 

把我的观点强加于人超出了我的权限,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肯定的是,我永远不会,也不容许我家里的任何人使用体罚。

 

回复数字查看相应内容

1. 2017夏令营

2. 2019六一儿童节

3. 2018圣诞节快乐

4. 2019春游

5. 2019教师培训日

6. 单词卡复习资料

 

阳光灿烂是一所位于厦门的文理科学全面发展、小班制的优质双语幼儿园, 让您的宝贝在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成长,欢迎前来参观本校及体验英语课程。

 

报名方式:关注阳光灿烂公众平台微信并发送“宝宝姓名 +父母姓名+电话”,我们将真诚为您服务。